漫山遍野的紅柿子

“江南夜雨寒漸濃,瑟瑟靜聽蕭蕭風;燕然應是初雪夜,可有一樹柿子紅?”雨夜圍爐煮茶,友人楠香居一首《雨夜懷友》,引起關於柿子的話題。

老家閩東北氣候偏暖和,柿子生長的很好,每到十月,紅彤彤的柿子便掛滿枝頭,野曠天高、草木蕭瑟,漫山柿子紅成為家山一道獨特的秋風景。

記得小的時候,祖上留下一棵柿子樹,臨矮崖而絕立。因為父親是兩兄弟,這便算是共產了,柿子熟時,兩家相約共采,對筐而分。采柿子是需要經驗和技巧的!柿子樹不能爬,老人說“柿樹心黑”,因其樹高,而樹枝脆弱易折,樹根系十分發達造成地板硬結,以前從柿子樹上摔下致殘的事故時有發生。所以柿鄉農人發明了一種專門采柿子的工具——“柿剪”,取一根長竹竿,末端削開口形成叉子狀,采柿子時將開口叉入柿枝,旋轉竹竿便可拗斷樹枝。柿子加工方法甚多:其摔裂者,削皮曬乾為“柿幹”;其完好者,或鹽水浸泡為“浸柿”,或插芝麻杆捂熟為“柿嫩”。人說“柿子專挑軟的捏”,指的就是“柿嫩”了。而最好吃的莫過於樹上自然熟的“樹嫩”,通紅通紅、甘甜無比,鳥也愛吃!鄉人都特別愛吃“柿嫩”,但是用“柿剪”採摘時,柿子大都落地砸壞,這就沒辦法捂熟了,所以往往采柿子時,家家都抱了幾床棉被鋪在樹下,防止柿子砸裂。最好笑的是曬柿子幹,我們小孩子嘴饞,往往曬熟一個就吃一個,半澀半甜也吃的津津有味,柿子沒曬熟就吃光了!在那個饅頭也算零食的年代裏,“季春枇杷夏楊梅,深秋柿子冬柑橘。”基本構成很多南方孩童的水果童年。

二十幾年沒有采過柿子了,家裏的老柿子樹早已物故,矮崖之上剩枯木伶仃。今年十月,結伴去他處采了柿子。如今,鄉村的柿子掛樹上竟然是沒有人要的,因為賣柿子的錢基本抵不上采柿子的工,是人工貴了?柿子賤了?還是生活好了?也許兼而有之。

老家民諺有言:“過北的柿子不能熟”,“北”即北風也。北風之寒烈,足以凋草木之心!大概是賴以發生化學反應的果液被吹幹了,柿子就再也無法催甘生甜了。當北風乍起,斜陽之下,蕭瑟秋山,只見粒粒嫣紅,點綴蒼茫。